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由1978年创建的机械工程系和2015年筹建的民航飞行学院发展而来,2018年11月改为现名,是常州工学院下设的培养航空类和智能制造类技术人才的二级教学单位。学院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产教融合”和“国际协同”的办学模式,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国内外竞争实力的航空与智能制造类设计、制造与管理人员,形成了先进制造为主体,成型装备与工艺、智能设计与制造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优势特色,是国内19家具有飞行员培养资质的院校之一。

学院下设五系(材料与先进成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航空制造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一院(智能制造科研院)、三中心(航空与制造工程产教中心、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中心、智造工程师培训中心)。学院学科覆盖机械工程、交通运输2个一级学科,拥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项目“常州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先进成型与智能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省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省通用航空关键部件智能循环制造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程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一流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6个本科专业(方向)。2个国家级实验实训基地和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34名,专任教师99名,其中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西兰工程院、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长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人员1名,教授(研究员级高工)1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333工程”等省级人才23个,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奋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每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十篇,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目前,学院已经形成若干个具有特色、在国内同行中享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领域,年平均科研经费到账近2000万元,区域服务能力和优势明显。

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排头兵,常州工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将立足“德技双馨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三个服务”的办学定位,突出“产教融合·国际协同”特色,打造“安全·质量”品质,成为新时代应用型创新人才高质量培养的探索者和践行者。20246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