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江苏省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智能循环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经江苏省科技厅于2019年批准组建。该中心以常州工学院为依托单位,现有专职研究人员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2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45人。研究队伍中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计划”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6人。
二、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目标
为了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服务江苏省经济建设,紧紧围绕通航产业(江苏省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本中心将以应用研发为支撑,坚持“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突破瓶颈制约”原则,积极参与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争取承担国家和行业前沿的科研攻关任务,力争建立多个示范工程。其发展目标:
1.贯彻“注重协同创新,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的指导思想。采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机制创新并重的方针,组建一支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业化队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缩短技术转移和应用周期,推动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智能再制造的技术进步,加快通用航空器循环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2.注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资源整合”。依托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结合航空产业化和市场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将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集工艺技术创新、器件与系统研发与制造、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推广为一体的、能够承担关键重大项目的工程研发中心。
3.坚持走“重点突破”、“研用结合”的研发战略之路。以通用航空器可视化无损智能检测及全寿命技术研究、通用航空器部件循环再制造技术研究、通用航空器再制造部件性能评价技术研究和改装技术研究等方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努力提高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力争实现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产学研用的联合,完善通用航空器及发动机关键部件循环再制造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条件,提高通用航空器循环再制造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功能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江苏省航空产业的发展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整合常州工学院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研发能力通过协同合作机制打造一个开放的、有一定覆盖面和较强研究实力的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一支有竞争力的创新队伍,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
1.科技攻关,技术应用。重点开展通用航空器可视化无损智能检测及全寿命技术、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循环再制造技术、通用航空器再制造部件性能评价技术和改装等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形成我国的优势与特色,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度创新实用性成果,形成完备的关键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专利体系。通过与协作、共建单位的密切合作和优势互补,加快和推动项目研究成果在江苏省的转化和应用,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江苏航空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产能合作,协同创新。有效整合常州工学院与合作单位在信息技术领域和行业应用领域的优势力量与资源,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产能合作和协同发展;聚集一批通用航空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建立引领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智能再制造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基地,包括知识产权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应用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支撑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
3.成果转化,合作共赢。和省内航空及发动机制造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通用航空器可视化无损智能检测及全寿命技术、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循环再制造技术、通用航空器再制造部件性能评价技术和改装等方面孵化和转化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大的成果。和合作企业完成相关产品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并形成规模效应,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4.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培一批世界一流的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组建一支80余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建成一个我国通用航空研究、产业发展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基地之一,全面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在区域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以及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任务
1.建成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智能循环制造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通过中心软硬件的扩充升级和完善原有的基础条件和配套设施,建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即为通用航空器可视化智能无损探伤及全寿命预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智能循环制造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通用航空器再制造部件性能评价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通用航空器功能适应性改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
2.加强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研发实力。通过内部管理体制和开放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完善开放运行模式;同时,依托一批国家和省重点课题,进行前瞻性探索应用研究。
3.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托常州工学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协作、共建单位的密切合作和优势互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和推动项目研究成果在江苏省的转化和应用、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完成相应的科技产品的应用推广,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建成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智能循环制造创新人才和产品应用型培养基地。利用研发中心平台,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创新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产品研发和企业实习,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并向社会输送一批相关领域的科技人才;培育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专业航空产业的人才队伍,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